Menu Close

作者:清水仙翁

(一)《邂逅老乌龟》

今年连续第三年光顾迈阿密,目的地是好莱坞(见“三顾迈阿密 发配好莱坞”)。 这次决定提前一天到Key West小住。Key West音译基韦斯特,不浪漫。出于好奇, 研究了一下Key与Island的区别。Key是Cay或Caye的异名。 中文将Cay译成“沙洲”,将Caye译成“斯岛”, 好像不确切。Key与Island主要区别是地质结构不同。Key的“地基”是珊瑚礁。有人将Key West译成“西礁岛”,较准确。所以此文用西礁岛。

西礁岛位于佛罗里达群岛的最西南端。距迈阿密150英里。与古巴隔海相距90英里。佛罗里达东海岸铁路公司的“海上铁道”曾经运行于佛罗里半岛与西礁岛之间。 1935年劳动节的5级台风将铁路摧毁没再重建。至今城里仍有一个老站改建的铁路博物馆(Flagler Station Oversea Railway Historeum)。美国国家一号公路一直通到西礁岛。开车从迈阿密过去, 要穿过大小32个礁岛, 过49 座桥, 包括著名“七英里跨海大桥”。驾车就像沿着一串飘在海上的珍珠向西南飘游。甚有飘飘欲仙之感。

下榻旅馆是宜必思海湾海滨度假村(Ibis Bay beach resort)。离旅游景区中心只有两英里。后来想想其实住岛上任何地方都无妨。岛本来不大,旅馆都提供免费班车。旅馆背靠海湾,环境优美或许是西礁岛所有旅馆的共同特征。必思海海湾有几个特殊之处。每个房间“后院”都有一个微型沙滩,并备有吊床。后面海边有两个小栈桥,轻柔灯光下躺在沙滩床上聆听海水拍岸,一天疲劳消失贻尽。我们的惊喜是与功夫熊猫里的老乌龟同住(哈哈)。瞧那神态,是Inner Peace的至高境界,好像在说,“…那不是偶然”。 接待室门口有个大鹦鹉(没给他它照相),客人进出总拖着长腔喊,“Heellooo!” 奇怪的是,我们进出时它不搭理我们。太太走近跟它打招呼,它竟然装聋作哑。我怀疑它种族歧视(嘿嘿)。

旅游是西礁岛的支柱产业。这儿沙滩并不出名,却是赏珊瑚的好去处。所以海上活动种类繁多。你可乘双体机帆船浮潜观海,或潜水,或坐玻璃底船赏珊瑚。 可去深海钓鱼,乘直升飞机翱翔全岛及海域,“挂在”船拖降落伞下面惊恐地兜风,或租摩托艇海上“撒泼”。热恋情侣则可选小型游轮日落观海,或观看海豚。

陆上活动也是五花八门。不适合自驾游。处处收费,还不容易找到停车位。因岛小景点集中, 也不宜乘出租车。当然若想感受一下坐粉红色出租车的独特滋味则另当别论。若选择岛上一日游,你可租“拖把”小电瓶摩托车,自行车,带蓬小高尔夫车,机动或人力三轮。稍经济一点但自由度较小的选择是旅游小“火车”。最经济则是开动自己的11号步行游览。由于行程安排,我们只能在西礁岛停留半个下午及次日的上午。不适合参加任何海上活动。

游览西礁岛,有文化的人,首选景点是海明威故居。第一天下午三点半到达后直奔海明威故居(见“Key West掠影(三)海明威故居随笔”)。出来后漫步最繁华的Duval St。 街上有个“鸡店”很滑稽。所有商品,从日用品到艺术品都有鸡的形象。很不好意思地拍了两张纪念照 (嘿嘿) 。西礁岛以爬梯著称。爬梯是美国人“喝酒”之代名词。平时这里似乎每天都是周末。今日正好又是爱尔兰节日St. Patrick’s Day。 爱尔兰人以喝酒著称。岛民及游客更有借口”爬梯”。人们穿上绿衣不怕别人拧。戴个绿帽子也不难为情。有美女竟然上身只穿“画装”。俺没敢看。若不是太太提醒我根本不注意。她告诉我后又马上警告我别回头。这不是折磨人吗(呵呵)。 去旅馆安顿之前,我们专程去看了看海明威经常光顾的邋遢乔酒吧(Sloppy Joe’s)(DuvalSt 和 Greene St 交角处)。

傍晚去Malory 广场“日落庆典”凑趣。所谓庆典其实是此地的例行实况音乐酒会。 沿海滩几家旅馆各自打开后院侧门允许游客乱窜。街头艺人也圈地摆摊。日落前几分钟是酒会的高潮也基本是尾声。日落后不久,刚才的人山突然消失。广场附近的酒吧、餐馆不亦乐乎! 我们遁入小有名气的Red Fish Blue Fish餐馆。来西礁岛旅游,不爱吃“海腥”的人几乎得挨饿。好在这里的所有海产品都是当日出水的。确实不愧叫海鲜。这里的鲜虾令我想起澳大利亚自捞虾的味道(见澳大利亚Illawarra 湖捞虾记)。顺便提一下,西礁岛有个绰号叫“海螺共和国”。或许应该尝尝鲜海螺。以后有机会必不错过。

(二)《徒步美国大陆最南点》

续 Key West掠影(一)《邂逅“老乌龟》

西礁岛第二天半天时间,决定徒步南半岛景区。不是我们勇敢,岛不大,沿南半岛的几个景点走一圈也只有三英里。乘旅馆班车在铁路博物馆(Margaret St和Caroline St))附近下车。然后沿海港步行路漫游。街景很有原始风格。退役的火车站兼博物馆成了市区游览小火车“机务段”。博物馆斜对面古玩店前面摆着一辆老爷车。港湾水上风格很现代。 停满各式各样的船, 包括帆船,双体机帆船,驳船,游艇,平底船, 摩托艇,巡逻艇等等。


Malory 广场附近有个海关办公室(红色建筑)改建的艺术和历史博物馆。后门外面有一组题为“白日梦”的雕塑。 出自法国画家Matisse的名画“The“Dance” 。这里有海关办公室是因国际游轮可以在此靠岸。 我们去时正赶上 Celebrity Constellation 号游轮靠岸。博物馆后门还有几尊其它雕塑。 很欣赏那对情侣临别拥抱塑像,特逼真。

 

接着走,游览”图鲁门小白宫”及附属建筑物。小白宫外观看去很简朴。 原是海军基地楼之一。 后改为单独房屋供海军基地的最高指挥官居住。 塔夫特总统是第一位曾在这儿小住的总统。 图鲁门执政的第二年, 由于过度劳累, 身体健康状况很差。他的私人医生“勒令”他去南方休假。 他多次在此居住, 累计近半年。他当时说, 总统在哪儿, 白宫就应该在哪儿。后来这栋无名建筑被称为”图鲁门小白宫”。 参观者多是老人,说不定是图鲁门的后裔呢。我们和他无缘,在小白宫及辅楼周围仰慕一番后继续我们的行程。

沿海明威故居所在的Whitehead 大街走到头是“所谓”美国大陆最南点。其实真正最南点是Whitehead Spit 附近(经纬坐标24°32′38.724″N 81°48′17.658″W)。 那儿是军事基地,游人不可去。 所以西礁岛旅游部门在785米的东北方向,即Whitehead St和South St交界处建了个水泥大“秤砣”做为最南点标识。上书“美国大陆最南点,90英里到古巴”。游客排长队拍纪念照。好不容易等到个空闲拍到这个无人干扰的图。

喜欢野生动物的游客还可游览蝴蝶园,海龟博物馆。喜欢植物的人们可参观园艺俱乐部, 或以美国第十二任总统命名的泰勒州立历史公园。我们虽未参观所有公园, 但在徒步游览的行程中也见到了公园的代表动植物。第一棵巨型多躯干树叫 “涛涛莫娜”(Taotaomo’na)树。很像电影阿凡达(Avatar)里的那棵爱娃(Eywa)树。爱娃是电影里纳威“人”(Na’vi)的圣树。“涛涛莫娜”则是包括关岛在内的马里亚纳群岛(Marianas Islands)查莫洛部落(Chamorros)的圣树。在市法院前院见到另一棵巨树, 叫Kapok 树。传说是玛雅(Mayan)部落(分散在南美国家的土著民族)的圣树。 这种树长得很高。玛雅人认为他们的亡灵会通过树枝进入天堂。我们还在路边见到了唱晓的雄鸡。在旅馆停车场见到了宜必思鸟(那两只白色的)。就凭这两只宜必思鸟,我们旅馆也不虚“宜必思湾海滨度假村”之名(嘻嘻)。

别了,西礁岛!你欢迎, 我们也希望再来。

( 三)《海明威故居随笔》

海明威在西礁岛的故居位于907 Whitehead St., Key West, FL 33040。是旅游热点。参观人家故居, 不得不洒点墨水介绍一下主人。用几句话概括一下海明威:人生崎岖坎坷, 经历丰富多彩。为人放荡不羁,从不循规蹈矩。 结过四次婚。住过多个国家。 酷爱航海, 钓鱼。钓鱼几乎是他的宗教信仰。没自己的船前常借朋友的船出海。一生在海上度过很多时光。他还酷爱打猎, 喜欢养猫。  都知道他的“老人与海”,  但他更擅长写短篇小说。 他多彩的生活经历和种种磨难为他提供了范围极广的写作素材。 篇幅所限,我另写一博文简述海明威为何抛弃西礁岛去古巴定居,其家产及书稿如何被古巴政府没收, 晚年如何凄惨,最后自杀 (见 Key West 掠影( 四)《海明威生平缩影》)。故居中文版简介中观管他叫“老海”。那我就叫他老海。

这所西班牙殖民风格故居是1851年建筑师Asa Tift 设计建造的。Tift死后,家人因产权争执, 将其废弃42年。 1931老海付清8000美元的政府税,将其(免费)买下。这是他的第一个永久住所。 他和第二任妻子宝莲(Pauline)及两个儿子Patrick和Gregory 同住到1939 年。直到他和宝莲离婚,与第任三妻玛莎(Martha)迁居古巴哈瓦那。宝莲一直住在这里。1951年宝莲去世后直到1961 年老海自杀, 房子基本空着。老海去世后他的儿子们一致同意将其“处理”掉。 不多不少拍卖了他所付的原价,8000美元。房主很慷慨,后来将它开放作为海明威纪念馆。公众才有缘仰慕。

故居是一座二层小楼。空调是后来装的。 每个房间仍摆着老式电风扇,看上去像是老海用过的。住宅面积一英亩左右。花园植有美人蕉、芭蕉、椰树和棕榈等热带植物。

进门右面是起居室。收集有他和宝莲的一些家具。 那个双层橱柜看上去不起眼。是胡桃木作的, 17世纪西班牙风格,是富贵的象征。正面一墙都是他心爱的船Pilar 的图片。真正的船陈列他在哈瓦那的故居博物馆内。 老海死后妻子将船送给了船大副(古巴人,老人与海的生活原型)。之后大副捐给那个博物馆。

起居室对面是主餐厅。餐桌也是胡桃木18世纪西班牙式的。饰品都是意大利式的。人太多, 没拍几张照片。墙上挂着他家人, 三个儿子和四任妻子的照片。妻子个个都是美女加才女。 话说回来, 老海也是个非常帅的才子。他身高1米83,年轻时标准身材。 他的两个孙女都是模特,演员。可见老海家族颜值都很高。

楼上右边是主卧室, 带卫生间。床头上的画是后来挂上的。老海住在这儿时床头上的画是 米洛(Joan Miró)的名画“The Farm”。 现在收藏在华盛顿国家艺术馆。床是两张单人床拼在一起的。是宝莲从自己老家定做的。是否可以称为“同榻异梦床”? 床头则是一古老西班牙修道院的大门。橱柜上有一个雕塑猫的复制品(没有拍 照)。 原件是毕加索送给老海的。早已被盗贼损坏, 无法修复。

二层西侧有两个房间。 前面是儿子Patrick和 Gregory(他们的母亲是宝莲)的房间。里面挂满老海去非洲野生动动物园时的照片和搜集的纪念品。 有他一战和二战时的照片和军功章。还有他出海钓鱼的战利品。

二层西侧后面是与卫生间相连的保姆房, 唯一有壁炉的房间(西礁岛应该用不着)。这个房间展示老海的写作生涯及罗曼蒂克史。照片上那位护士比他大七岁,是他在意大利米兰养伤是追求过的初恋情人。 他回美国时人家不愿跟他来。不知是否因此耿耿于怀。 他一生遗弃三个妻子。我在Key West 掠影( 四)《海明威生平缩影》里也会提到此情结。

主结构后面一个独立建筑。 是老海的书房。 老海管它叫马棚。 在主卧室外的后阳台曾有一个直接通往书房的小天桥。 是他每天“上下班”走的通道。 后来被飓风摧毁。  游客参观书房必须走楼梯。

故居的最豪华之处是右后面的24英尺 X 60 英尺的特号游泳池。是老海1937-38年旅西班牙期间妻子宝莲监督建成的。这是当时西礁岛,也是方圆一百英里,唯一的一个游泳池。老海曾设想在游泳池所在地建一个拳击场。 他常和一些业余拳击手挥几拳。

老海回来后得知游泳池花费了房价的2.5 倍,大为不悦。从兜里掏出一分钱扔在地上, 生气地对妻子说,“宝莲,你花掉了我所有的钱,我把最后这一分也给你算了!” 故事真假难辨, 但游泳池西端的一个柱子脚下确实镶嵌着一分硬币。有记载说, 游泳池其实是老海规划的。

左侧花园有一个室外婚礼“教堂”。一拱洁白的花架门算是婚礼宣誓,交换戒指的婚礼台。导游说这里是美国第二受欢迎的婚礼地点。想想很多情侣不远万里到一位娶过四任妻子人的花园宣誓,似乎有点荒诞无稽。

故居对街有一座灯塔。这座灯塔在海明威时代是用来“找家”的。老海每次出海钓鱼,总是喝得有点过量。去邋遢乔酒吧喝酒更是常常过量。只要看到灯塔,就容易找到家。游客也可顺着灯塔找海明威故居。邋遢乔酒吧(Sloppy Joe’s Bar)是老海最常光顾的酒吧。 他在这里交了很多朋友。 其中不少都成了他小说中的生活原型。

很多人认为海明威“酷爱”猫。 理由是他在西礁岛的故居养着大小五十只花色各异的猫。每只猫都有个名人的名字。以名人给猫取名是老海的习惯沿袭下来的。 这些猫很多是六趾猫(polydactyl, or six-toed cats), 或有六趾猫的基因。猫的典故有争执。 误传老海曾在该故居养猫,目前这些猫都是他养的猫之后裔。事实并非如此。他儿子Patrick 1994年接受迈阿密先锋报采访时说他父亲在这里只养过孔雀,但在古巴哈瓦那的故居确实养过猫。 关于海明威在古巴故居养猫的故事也有分歧。 说他酷爱猫是人们善意的夸张。他前半生没养过或爱过猫。非但不养,一次和伊朗裔朋友进餐,朋友让自己的猫在餐桌上吃东西,他还非常厌恶。他移居古巴哈瓦那已芳龄四十多岁。一种传说是一位船长送给他一只白色六趾猫。他给猫取名“白雪球”, 是那位船长自家猫“白雪公主”的“女儿”。 此后他渐渐地喜欢上了猫, 并在哈瓦那的居所养了几十只六趾猫。 每只都取了名人的名字。有传说,迷信的水手认为六趾猫能给航海带来好运。老海并非因迷信而去找六趾猫来养。另一种说法是老海最初三只猫是花猫,后来繁殖了很多。到1945 年在古巴的住所已有20几只。 但他古巴的故居有十五英亩的地,不到饭时,老海见不到几只猫。他还常常觉得孤独。无论如何,此处这些猫的起源无人知晓。 但曾有游客告到联邦政府,惹过官司。说太多猫群居散养,影响他们的健康。 最后解决方案是加高围墙,把猫圈在住宅内, 并保证他们的检疫。六趾猫就是比普通猫多长了一个大脚拇指。有一只还主动地抬起前爪, 好像向我们显摆。

(四)《海明威生平缩影》

海明威(1899.7.21 – 1961.7.2.)出身于书香门第。父亲是医生, 母亲是音乐家。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。上学时英语成绩非常优秀 (这不奇怪)。但他是个放荡不羁的人。 首先他不喜欢自己的名字(Ernest),   因为与某戏剧中一脚色重名。 其次他恨自己的母亲,  因为母亲逼他学中提琴。 高中毕业就当小报记者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(1918)年他报名参军,开战地救护车。两个月后, 1918年7月,在意大利被炸弹炸伤双腿。 次年返回美国。20岁的他双腿受伤,没有工作,穷困潦倒。 半年后朋友给他一份工作,成为自由撰稿人, 开始了写作生涯。因为被比自己大七岁的初恋情人遗弃, 他后来中断的 婚姻都是”宁教我负妻子不让妻子负我”。

海明威故居中文介绍中称他“老海”。觉得挺合适。老海在法国,意大利,英国,西班牙等国家住过。 住得最长的是古巴。来西礁岛前他和第一任妻子Hadley住巴黎。Hadley比他大八岁,是在他还没得志时(1921年)“追”到的。第二任妻子宝莲(Pauline)出身豪门, 是个记者。1926年做为时尚杂志(Vogue)记者迁居巴黎。 不久(同年春天)就与老海坠入情河。或者说老海对宝莲一见钟情。1927年1 月老海与Hadley离婚。 同年5月与宝莲结婚。婚后他们就计划搬回美国。 他巴黎的笔友 John Dos Passos 提议西礁岛。 他们并没有直接去西礁岛, 而是绕道古巴哈瓦那, 也为今后迁居哈瓦那留下伏笔。 他们1928年4月份到达西礁岛。 1931 年买下西礁岛第一个永久居所。

西礁岛也是老海厌倦大城市后的自然选择。刚搬到西礁岛后,他一次车祸造成右臂骨折,脊骨骨裂。他在西礁岛住了十年(1930-1939),在这里写了他一生70% 的作品。 此期间他夏天去怀俄明(Wyoming)州避暑,打猎。

老海天生酷爱打猎,钓鱼,及其他野外活动。1933年他带妻子宝莲去了非洲野生动物园。余兴未尽,计划以后重游。 1934年他购置了自己的船,用宝莲的昵称Pilar命名。  常在加勒比海漂游,钓鱼。他三次航行到巴哈马的比迷尼(Bimini)岛, 主要是为钓鱼, 其次是喝酒,休闲算是“副业”。 但这都成了他的写作素材。

1937年作为北美报业联盟的记者,老海去西班牙报道西班牙内战。 此间,年前圣诞期间和他在邋遢乔酒吧相识的女记者,作家玛莎(Martha)也到了西班牙与他“合作”。合作很快变成合欢。 1940年老海与宝莲中断第二段婚姻,娶玛莎为第三任妻子。仿效娶宝莲时娶妻移居的做法,他们婚后移居古巴哈瓦那。 西礁岛的这个房子归宝莲住。多年后就成了现在的纪念馆。

二战末期, 1944-1945,海明威旅居英国。刚到英国时, 老哥 “碰见”(或是寻见)时代杂志记者玛丽。第三次会面他就向玛丽求婚。 1946年玛丽成为他的第四任妻子。  好像老海每次婚姻都伴随有生死攸关的大难。和玛丽“恋爱”期间, 他也因交通事故险些丧命。他是不守本分的人。 自己跟随第22步兵团当战地记者, 他老兄却常常以指挥官的身份乱指挥, 发命令。 为此遭到起诉, 但最终未被定罪。 他毕竟作战勇敢(亡命之徒),有点功劳。战后他还获得了铜星勋章。 他身高1米83, 体重200 磅。不大像个文人。倒像个扛枪打仗的料。他长得一表人才。 这也许是他吸引异性,容易出轨的原因。

有一笑谈。美国还没跟德国宣战前, 他老兄竟然说服古巴政府装备他自己的船,用来巡逻古巴海域,并想用来“阻击”德国的潜艇。算他运气,德国的潜艇没有机会让他 “伏击”( 哈哈)。也有传说,他此举是为逃脱在古巴酒架之惩罚, 将功赎罪。 也许有道理,他一生因酒驾遭遇多次重大车祸,不怪别人这样猜疑。

1946年和玛丽结婚婚后, 他家庭噩运连连不断。他车祸伤膝盖,玛丽滑雪摔断脚脖子之后留下后遗症。儿子车祸脑子受伤。 以前的笔友, 编辑相继离世。 海明威开始精神忧郁。 由于长期饮酒以及多次战争和事故受伤,他患有高血压,心绞痛,之后是糖尿病。体重增加, 行动笨拙。虽然仍出海,钓鱼, 写作,但生活质量远远下降。

1948年和妻子去欧洲度假疗养, 在威尼斯住了几个月。老兄花心不衰。“芳龄”半百的他又爱上了19岁的阿德里安娜。姻缘未成,却成就了他一部小说《渡河入林》( 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)。此书是写他对阿德里安娜的恋情。妻子玛丽自然大为不悦。写作期间常和他大吵大闹。估计影响了他的创作灵感或罗曼蒂克灵性。1950年出书时得到极糟糕的评论。海明威一怒之下,去Bimini岛闭“门”奋笔疾书,八周之内写成“老人与海”。多数人都认为书中有他自己的影子。  但书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生活原型是一位西班牙裔古巴人, 叫Gregorio Fuentes,是海明威船上的大副。 有人还争论此书开头语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 in the Golf Stream and He had gone eighty-four days 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。  说其实是87 天而不是书中说的84天。 不知道有何意义。 但这句话极高度地描画了小说的格调。此前文学界本以为海明威已是文学界的陨星。 “老人与海”却把他推向顶峰。这部书1952年给他带来文学殊荣之一,普利策奖(Pulitzer Prize)。获奖后不久,他带妻子去实现他重游非洲野生动物园的夙愿。 开始了由“看客”(LOOK)杂志社赞助的为期两年的非洲之旅。 插一句, 中国成语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在他身上体现得满淋漓尽致。

1954 年初他承包观光飞机和妻子飞越比属刚果。 在去空拍默奇森瀑布(Murchison Falls)的途中,飞机撞上一废弃的电线杆后坠毁。海明威头部受伤,妻子玛丽摔断两根肋骨。祸不单行, 第二天他们乘坐另一架飞机去乌干达的恩德培( Entebbe)就医。飞机刚要起飞竟然爆炸。海明威又多处受创伤和烧伤,并造成脑脊液外溢。他们最终被送到恩德培。 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早已云集那里,争相报道目睹海明威遗体的头条新闻。 此前记者们已经在大报小报都报道了他飞机失事, 他不幸“遇难”的噩耗。 接下来几周的养伤过程中, 他经常看到报纸上悼念和回忆他的文章( 哈哈)。

俗语说大难不死, 必有后福。 看你怎么理解。对海明威来说,好像是大难不死, 还有后祸。 一个多月后, 他伤势仍重,又陪妻子和儿子帕特里克(当时旅居坦桑尼亚)去早就计划好的远游钓鱼之旅。 不幸遇到山火,他身体又多处二级烧伤。俗语也许是对的,八个月后,即1954年10月,海明威获得文学最高殊荣 – 诺贝尔文学奖(不只是因为老人与海, 虽然提名中提到了这部小说)。 但这似乎并没有改变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。多病缠身的他又添上动脉硬化,肝功能衰竭等。加上多次事故后遗症,他异常痛苦,常借酒解痛。医生多次劝阻。他开始还听, 不久又恢复。他离世前的几年,常卧病住院。

1959年1月古巴“革命”后,有传言新总统卡斯特罗计划将旅居古巴的美国人的财产国有化。海明威和以前当律师的卡斯特罗算是朋友。 自我感觉和古巴政府关系“暧昧”。但还是决定离开哈瓦那。 1960 年7月他举家迁回美国。但把房产及所有其它财产, 包括书稿全留在了古巴。 明显幻想有朝一日返回古巴。1961年4月的猪湾事件彻底打破了他回古巴之梦。古巴政府没收了他所有家产,包括存在银行保险柜的书稿。三个月后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旋市( Ketchum)最后的一个家用自己心爱的滑膛枪自杀。

海明威自杀当然与身体多病,生活曲折等紧密相关。但他似乎有自杀倾向的遗传基因。他祖父用手枪自杀未遂。 他当医生的父亲帮祖父取出子弹。他父亲57岁时, 用他祖父用的同一手枪自杀。他的 岳父之一也是自杀的。继海明威之后,他弟弟(Leicester), 妹妹(Ursula)也都自杀。他当模特和演员的孙女Margaux (海明威长子杰克的女儿) 自杀时才41 岁。他的第三任妻子玛莎也步其后尘。 有人说海明威的自杀动机是个谜。其实不是谜。不过他的妻子玛丽在他死后第二天(1961年7 月3日)借纽约时报头版新闻说海明威是因擦枪走火中弹身亡。众所周知,海明威十岁就开始玩枪, 加上打猎, 当兵的经历,擦枪走火几乎不可思议。后来玛丽也承认他确实是自杀。

我在Key West 掠影( 三)《海明威故居随笔》中提到海明威的船收藏在他在古巴的故居博物馆( San Francisco de Paula, Havana, Cuba)。 由于美国官方和非官方交涉,加上古巴人也对海明威特别喜爱和尊崇,  他的古巴故居Finca Vigía (了望农场)也有幸保存了下来。Finca Vigía现在也是重点保护历史文物。是哈瓦那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。

欢迎阅读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